组织激励
本章大纲要求
理解需要与动机,分析激励与组织绩效的关系,理解主要的激励理论,应用激励理论实施激励。
一,需要与动机
员工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动机水平的高低。
(一)需要
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,
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。
物质:食物,水,空气。
社会:归属,爱。
未满足会产生压力,满足需求压力缓解或消除。
(二)动机
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,为某一目的付出努力的意愿,这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求。
动机有三个要素:决定人行为的方向,努力的水平,坚持的水平。
(二)动机
动机分为:
内源性动机(内在动机)
为了行为本身,有成就感或带来价值。
看重工作本身,例如,寻求挑战性工作。
外源性动机(外在动机)
为了行为的结果,为了避免惩罚。
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,例如,工资,奖金,表扬,社会地位。
二,激励
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,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。使员工看到自己的需要与组织目标之间的联系。
激励的类型:
1,从激励内容的角度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。
2,从激励作用的角度可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。
3,从激励对象的角度可分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。
【例-单选题】关于动机的说法,错误的是( )。
A. 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,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
B. 努力水平越高,表明个体的动机越强
C. 动机可以分为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
D. 内源性动机强的员工更为看重工资和奖金
网校答案:D
网校解析:内源性动机又叫做内在动机。内源性动机强的员工看重工作本身,例如,寻求挑战性工作。外源性动机强的员工更为看重工资和奖金,故D选项错误。
需要层次理论
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强度并不都是相等的,他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:
1,人都有这五种需要,只是不同时期表现程度不同。
2,未满足的是主要激励源,基本满足的不再具有激励作用。
3,呈三角形,层次由下及上逐层升提高,下一层次在相当程度上获得满足才会追求上一层次。
4,前三个层次是基本需要,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要。因为前三者的满是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,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。
(三)管理上的应用
1,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,并为每个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。
2,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,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。知道哪个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。
3,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。
(四)评价
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较为呆板,不完全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。
完整辅导资料及试题点击下方试做
高频易错考点卷 ▶ | ◀ 章节模拟测试卷 | |||
全真模考预测卷 ▶ | ◀ 历年真题解析卷 | |||
强化巩固习题卷 ▶ | ◀ 考前冲刺提分卷 |